更新時間:2016-02-29 10:42:54 來源:大家找算命網(wǎng) 作者:八字算命大師
彭姓的來源_彭姓起源_彭姓的來歷
起源
源流一
源于姬姓,出自顓頊帝曾孫吳回之子陸終的兒子篯鏗的封地大彭,屬于以國名為氏。據(jù)《通志·氏族略》和《姓氏尋源》所載,顓頊帝有玄孫陸終,陸終第三子姓篯名鏗,受封于彭地(今江蘇省徐州),建立大彭國,稱為彭祖,大彭國在殷商末期被商王武丁所滅!秶Z·鄭語》記載“大彭、豕韋為商所滅矣”。其后,大彭國子孫以國名為氏,稱彭氏。史稱彭祖是所有彭氏的受姓始祖,是為江蘇彭氏。
彭氏族人大多尊奉彭祖為得姓始祖。
源流二
出自妘姓,為帝嚳時的火官祝融之后八姓之一有彭姓。據(jù)《國語》所載:“祝融之后,八姓,己、董、彭、禿、女、斟、曹、羋。”此說是講彭姓為祝融之后,為八姓之一。
源流三
出自有商,老彭,即師摯,為商巫師。彭為商的卜官,甲骨文中多見。
源流四
由他族改姓而來,據(jù)《姓氏考略》所載,有胡、西羌、南蠻,清時滿、蒙、回、苗、白、瑤、土家、苦聰、彝、拉祜等民族有彭姓。
源流五
源于姬姓,出自春秋時期魯國公子牙之后,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。春秋時期,魯莊公姬同有三各兄弟,公子慶父為庶兄,公子牙、公子友為同母弟,三人同為魯國國卿。在得臣、彭生的后代中,誕衍了公孫氏、叔孫氏,叔仲氏、彭氏、茲氏這五大姓氏,后成為彭氏、茲氏、孫氏、仲氏,世代相傳至今。
源流六
源于羋姓,出自春秋時期楚國大夫熊彭名之后,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。熊彭名,為春秋時期楚國大夫,是楚軍中的一名悍將,曾在著名的邲之戰(zhàn)中大敗不可一世的晉軍。在熊彭名的后裔子孫中,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,稱彭氏,是為荊襄彭氏。
源流七
源于其他少數(shù)民族,屬于漢化改姓為氏。今白族、土家族、苦聰族等少數(shù)民族中,均有彭氏族人分布,滿族、蒙古族中在歷史上幾乎沒有彭氏。少數(shù)民族彭氏的來源,大多是在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,流改為漢姓彭氏,世代相傳至今。
源流八
源于官位,出自戰(zhàn)國時期軍制官吏彭師,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。彭師,亦稱彭排師,彭帥、彭軍、彭人,是戰(zhàn)國時期楚國軍制官員,主要負責(zé)在戰(zhàn)爭中指揮部下輔助中軍,或以木排鹿架安營扎寨,或護衛(wèi)中軍兩側(cè),或從側(cè)翼助攻。其所率領(lǐng)的軍隊就稱彭排師,最高軍事長官稱“彭師”。在典籍《釋名》中有注釋:“彭排,軍器也。彭,旁也,在旁排御敵攻也。”
在彭師、彭排師、彭帥、彭軍、彭人等的后裔子孫中,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,稱彭師氏、彭排氏、彭帥氏、彭軍氏、彭人氏等,后多省文簡化為單姓彭氏,世代相傳至今。
源流九
于西羌族,出自魏、晉時期西羌族,屬于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。 據(jù)史籍《姓氏考略》記載:“安定胡永胡友彭氏,見晉書,又西羌南蠻皆有彭氏。”
西羌彭氏,為魏、晉時期西羌民族的一個分支氏族部落,主要居住于漢朝時期的安定郡(治所在高平,今寧夏固原)一帶地區(qū),后為鮮卑拓拔部所吞并。在北魏王朝分裂以后,隸屬于西魏政權(quán),后族人在隋末唐初逐漸融入漢及其他民族,取氏族名稱為姓氏,稱彭氏,世代相傳,后分遷全國各地。
源流十
源于西戎,出自春秋時期西戎彭戲氏部族,屬于以部落名稱為氏。據(jù)史籍《史記·秦本紀(jì)》記載:“秦武公元年(公元前697年)伐彭戲氏于華山下,居平陽宮。”彭戲氏,為古代的一個部族,世居華陰地區(qū)(今陜西華山),時常侵擾秦國。秦武公執(zhí)政之初(公元前697年),為消除西戎的侵擾,毅然出兵討伐西戎,并在華山地區(qū)滅了彭戲氏部落,大體賞解決了秦國西境的安全問題。
彭戲氏部落滅后,族人多被秦武公強行遷于咸陽為奴役,其后裔子孫多稱彭氏。
分布
彭氏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、多源流的姓氏群體,在當(dāng)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39位,屬于超級大姓系列,人口約七百八十七萬六千余,占全國人口總數(shù)的0.49%左右。
商末時,大彭氏失國,此時已有彭姓人遷居河南南陽一帶,其中有位名叫彭仲爽的人由南陽去楚為大夫,是為彭姓徙居湖南、湖北的開始!讹L(fēng)俗通義》卷一云“ 及殷之衰也,大彭氏、東韋氏復(fù)讀其緒,所謂王道廢而霸業(yè)興者也。”因此彭人雖受商王朝的征伐, 但并未絕袍,而是往南遷移,到達今江漢流域,商代晚年,懷著對商王朝的憎恨而參與周武王伐商,為“ 牧野八師” 之一。西周建立后,因彭是西周王朝的盟國,其國柞得以延續(xù)。彭以伯為爵號受到西周王朝的重視。周平王東遷后,隨著周天子勢力的衰弱,南方楚國的強大,彭終于在公元前710年前不久為楚所滅,彭地入楚,成為楚最早所滅的方國之一。秦末時楚漢爭霸,位于楚國都城的徐州處于戰(zhàn)亂狀態(tài),有一支彭姓為避戰(zhàn)亂而離彭城遠遷隴西。漢時有長平(今河南西華)侯彭宣,舉家遷居河南淮陽,后于淮陽發(fā)展成為望族。魏晉時,由于戰(zhàn)亂及官職周遷等原因,彭姓人大舉南遷,此際有史料表明,今山東、陜西、甘肅、江西、四川、福建等省均有彭姓人在活動。南北朝北齊時,彭宣八世孫彭景直徙居瀛州(今河北河間),九世孫中有一支遷居安定(今甘肅涇川縣北)。唐玄宗時,為避安史之亂,彭景直之子彭構(gòu)云遷居袁州宜春,彭姓開始稱盛于江西省境,彭構(gòu)云五世孫彭軒因仕宦而落籍廬陵(今江西吉安)吉水之山口村,并有江西其他彭姓輾轉(zhuǎn)遷徙于福建。其中彭士然的后裔遷湖南西部,唐末時,彭軒六世孫彭嗣元遷居分宜縣。宋神宗時,嗣元的九世孫彭延年因被任命為潮州刺史,遂定居于廣東揭陽之浦口村,是為彭姓廣東始祖。后又于此派分出福建漳州、泉州等支派,在閩粵發(fā)展成為望族。其中彭延年的第三子彭銳的裔孫彭君達,于明洪武十六年(一三八三年)遷入廣東梅州,是為梅州彭姓始祖。另據(jù)載,彭姓亦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,有一百四十五人分遷于河南、甘肅、山東、河北、湖北、湖南等地。自清代開始,閩粵彭姓有部分移居臺灣,并有移居?xùn)|南亞及歐美的彭姓人。至此,彭姓已廣布全國各地。如今,彭姓分布廣泛,尤以湖南、四川、湖北等省分布最多,上述三省的彭姓約占全國漢族彭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九。彭姓是當(dāng)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三十九位的大姓,人口較多,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四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