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時間:2016-02-29 13:01:03 來源:大家找算命網(wǎng) 作者:八字算命大師
榮姓的來源_榮姓起源_榮姓的來歷
姓氏源流
榮(Róng)姓源出有三:
1、據(jù)《姓氏考略》和《呂氏春秋》載,遠古黃帝時代,有個音樂家叫榮援,受黃帝命,與伶?zhèn)惞茶T造了12個銅鐘,以和五音。榮援就是榮姓的始祖。此支榮姓的望族出于上谷。
古代時的上谷:上谷郡始建于戰(zhàn)國燕昭王二十九年(公元前283年),今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(qū),因建在大山谷上邊而得名。當(dāng)時,燕昭王派曾在東胡做人質(zhì)歸來的大將秦開擊敗東胡,使東胡北退千余里,將燕國的北部疆土拓展至遼東。其后,沿北部邊界修筑長城,置上谷、漁陽(治今北京密云一帶)、遼東(治今遼陽市)、遼西(治今遼寧義縣西)、右北平(治今河北平泉縣)五郡,上谷郡是燕國北疆西部第一郡。上谷郡為燕國北長城的起點。其地北以燕山屏障沙漠,南擁軍都俯視中原,東扼居庸鎖鑰之險,西有小五臺山與代郡毗鄰,匯桑干、洋河、永定、媯河四河之水,踞桑洋盆地之川。所轄范圍大致包括今張家口市懷來縣、宣化、涿鹿縣、赤城縣、沽源縣以及北京延慶縣等地。秦始皇統(tǒng)一中國后,分天下為三十六郡,上谷郡(治沮陽縣,今河北懷來東南懷來縣大古城北7里)亦名列其中。郡設(shè)郡守,也稱郡將,本為武官,后漸為地方行政長官。漢景帝中元二年(公元前148年),改稱太守,太守之下設(shè)郡丞和郡尉,分管民事和軍事。漢代飛將軍李廣就曾任上谷郡太守。秦漢時期,上谷郡下轄十六個縣(漢棄斗辟縣后為十五個)。王莽奪取皇位,改上谷郡為朔調(diào)郡。三國曹魏時郡治曾移至居庸,大古城仍為沮陽縣治所;西晉時上谷郡治又遷回沮陽。五胡十六國中的后趙、前燕、前秦、后燕諸朝,上谷郡轄地范圍雖幾經(jīng)變化,但郡治城卻一直沿用。南北朝時期,北魏改上谷郡為平原郡,仍與沮陽縣同治。北魏以后上谷郡與沮陽縣從記載中消失。據(jù)史料記載:北魏末年,北方六鎮(zhèn)爆發(fā)了聲勢浩大的邊民起義,特別是孝明帝正光六年(525年),柔玄鎮(zhèn)人杜洛周發(fā)動的上谷郡農(nóng)民起義,以“真王”為年號,攻克燕州(今涿鹿),并一路南下,先后占領(lǐng)涿州、定州。上谷郡城很有可能毀于這次農(nóng)民起義的戰(zhàn)火,以致廢棄。由此推算,上谷郡城自戰(zhàn)國燕昭王時始設(shè),一直到北齊末居遭受突厥多次摧殘,無復(fù)人跡。,共經(jīng)七個大的歷史時期,10個封建王朝,歷860年。
《姓氏考略》上記載“榮氏望出上谷”。因此,上谷正是榮氏的發(fā)源之地。
2、以食邑地名為氏。據(jù)唐代的《名賢氏族言行類稿》記載,上古(距今大約3000多年之時)周成王有個卿士受封于榮邑(在今河南省鞏縣一帶),稱為榮伯,他的子孫便以邑為姓,相傳姓榮。周代大夫榮夷公,其先人食邑于榮,以榮為氏,望族出于樂安。又根據(jù)歷來學(xué)者的考證,這一支榮氏出自周成王的卿士榮伯,最初聚居于樂安一帶,古代的樂安郡就在山東境內(nèi),后來逐步繁衍遷徙到全國各地。周公彝記載,榮氏為周公后代。
3、出自清朝滿洲旗人的改姓。清兵入關(guān)后,有滿洲旗人改姓為榮,使榮氏的家族陣容更加龐大。在改姓為榮的滿洲人中,最為有名的是光緒年間慈禧太后的寵臣榮祿。還有詩人榮漣、書畫家榮林等。
遷徙分布
榮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榮姓是當(dāng)今較常見的姓氏,分布很廣,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0.01%,尤以吉林省多此姓,約占全國榮姓人口的33%。
榮姓是一個在濟寧汶上繁衍了2700年的古老家族。
榮氏肇基汶水,源發(fā)曇山。榮氏祖先本與西周姬姓同宗,“周成王卿士榮伯食采于榮(今河南鞏縣西),因以為姓氏”。周莊王四年(公元前693年),榮叔公“奉王命見魯桓公,有功社稷,封為上谷大夫,始遷于魯,宅居郕邑(今山東汶上,古稱中都),是為魯宗之始”。
叔公后人榮啟期精通音律,博學(xué)多才,思想上很有見解,但在政治上并不得志,特別在老年以后,常常在郊野“鹿裘帶素,鼓琴而歌”,并以此自得其樂。一天,正在擔(dān)任中都宰的孔子閑暇時到泰山游覽,路過郕邑郊野,遇見榮啟期正在快樂地一邊鼓琴一邊歌唱?鬃由锨皢枠s啟期為什么這么快樂?榮啟期正色回答:“值得我快樂的事情很多,但最重要的有這么三點:天生萬物,只有人最為尊貴,我能夠作為一個人生活在世上,這是一樂呀;世上男女之別,男尊女卑,以男人為貴,我既然身為男人,這是二樂呀;有的人生下來,還沒有來得及見到太陽和月亮或在襁褓中,就不幸夭折了。我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活了九十歲了,這是三樂呀。作為讀書人,貧窮是經(jīng)常的事;作為一個普通平民,死是人生的終點。我安于貧困,等待正常的死亡歸宿,還有什么不快樂的呢?”孔子聽了這番高論,肅然起敬,不由贊許說:“說得好!先生是一個能寬心自樂、自我安慰的人,確實難得呀!”這就是諺語“知足者常樂”的典故。知足常樂成為人們處世哲學(xué)的一種態(tài)度。榮啟期九十六歲去世,葬于汶上曇山雩婁峰后,其墓?jié)h代尚存。
春秋時榮旗(古字作旂),字子祺,生于周景王三年(公元前542年),小孔子九歲,早年到洙水、泗河跟孔子學(xué)習(xí),精通六藝,幫助孔子刪《詩》、贊《易》、序《書》、定《禮》,“共維斯道于不墜,名列(孔子)七十二子(七十二賢弟子)之中”。唐玄宗時封雩婁伯,宋真宗時封厭次侯,明世宗嘉靖年間追稱先賢榮子,今曲阜孔廟東廡供奉其牌位,列第二十位。宋朝榮諲(字仲思)第一次修《榮氏宗譜》,即尊榮啟期為鼻祖,尊榮旗為一世祖,至榮諲為第四十六世。榮旗“老年正心修身,抱道自處,存心養(yǎng)性”,周元王四年(公元前470年)去世,葬于曇山西北麓厭次嶺。榮氏長支“以先人之廟堂在此,先人之廬墓在此”,“思存宗祧而供祭掃”,輾轉(zhuǎn)厭次村、汶水堤口美化大莊、周村,至清初居城東演馬,一直未離開汶上。清朝康熙皇帝下圣旨“欽賜奉祀生四員,蠲免一切差役”,負(fù)責(zé)祭祀榮子祠堂和榮子墓。今榮子祠堂在演馬村,榮子墓在曇山厭次嶺(距演馬村北五公里)。明代萬歷年間在墓前立高碑一通,邑人尚寶寺正卿所書碑文為“唐封雩婁伯宋贈厭次侯先賢榮子之墓。”清康熙二十三年“緣古碑文風(fēng)雨損壞,字跡平毀,故重勒石以垂不朽。”此碑與“文革”中被毀,今僅存墓碑基座。
榮子子祺公三十八世孫榮助因設(shè)教授徒,由美化大莊遷居濟州任城八里店。榮助被尊為任城始遷祖,時在唐朝中葉。榮助幾代單傳至榮子四十六世孫榮諲。榮諲宋真宗時舉進士,官至集賢殿修撰、秘書監(jiān),《宋史卷三百三十三》有傳,因居任城八里店,史書稱其為“濟州任城人”。榮諲主修榮氏第一部宗譜,并因知洪州遷家湖廣鄂渚,被梁溪無錫和河北霸州榮氏尊為近世一世祖,至榮毅仁先生為近世三十一世;從一世祖子祺公算起,榮毅仁先生為七十六世。
榮子子祺公第五十九世孫榮清,明初遷無錫,為梁溪榮氏始遷祖;榮清堂兄榮磬遷往河北霸州,現(xiàn)代名人榮高棠即為此支。榮清子三:繼先、承先、念先。世居溪北,分為上榮、中榮、下榮。榮毅仁先生即下榮念先次子春沂公支。汶邑榮氏長支與梁溪榮氏宗親在明清兩朝一直保持聯(lián)系,1934年汶邑榮子子祺公第七十五世孫德敏公在上海與宗錦、宗銓兩位族兄晤面,相敘甚歡?箲(zhàn)爆發(fā)及以后戰(zhàn)火、政治諸原因,使兩地宗親隔離,實為憾事。幸鄧公倡導(dǎo)改革開放,國泰民安,萬事興盛,此乃國家、民族之幸,亦榮氏家族之幸。無錫梁溪榮氏宗親代表榮勉韌、榮偉、榮文琦,河北霸州“六合堂”榮氏宗親代表榮世成、榮景勝等分別于1996年、2000年來汶上演馬認(rèn)祖歸宗,此事分別載之于無錫《梁溪榮氏世系散編首編》和河北《霸州堂二里榮氏族譜》。
榮毅仁生前一直以祖籍濟寧為榮,20世紀(jì)90年代在北京開全國人大會議,見到時任山東省長的趙志浩先生,介紹自己老家在山東汶上。“文革”結(jié)束不久,榮毅仁先生亦曾派親屬來汶上尋親,但因榮氏長支在汶上默默無聞故未得結(jié)果。榮毅仁先生之子榮智健先生亦對祖籍汶上深有感情,一次在火車上見到汶上老鄉(xiāng),談?wù)摂?shù)小時而無倦意。汶上老鄉(xiāng)以此為榮,回到汶上逢人就講這次奇遇。日前,魯汶邑榮氏宗親得知榮毅仁同志逝世消息,特向榮毅仁府上發(fā)去唁電,對其親屬表示深切哀悼,其中一副挽聯(lián)極為感人:
上聯(lián):肇睛基汶水,千秋清泉潤華夏;
下聯(lián):源發(fā)曇山,一 黃土安忠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