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時間:2016-02-29 13:24:13 來源:大家找算命網(wǎng) 作者:八字算命大師
危姓的來源_危姓起源_危姓的來歷
姓氏起源
第一個淵源
源于縉云姓,出自蚩尤后裔三苗,屬于以居邑名稱為氏。相傳,上古時帝堯因兒子丹朱行為不檢,故而把帝位禪讓給舜。當時居住在河南南部至湖南洞庭湖、江西鄱陽湖一帶的三苗部族比較強大,他們也反對禪讓。丹朱就聯(lián)合三苗起兵,與舜爭奪天下。舜派大禹領(lǐng)兵鎮(zhèn)壓,禹在丹水一帶打敗了三苗,三苗君主被殺,丹朱不知所終。三苗叛亂被平息后,舜帝將三苗族人遷徙到西北的三危山(中國甘肅敦煌)一帶居住。三苗后裔遂以危為姓,稱危姓。
在典籍《舜典》的“傳”中,曾將當時三苗的來龍去脈加以介紹說:“三苗,國名,縉云氏之后,為諸侯,號饕餮。”在史籍《名義考》中也指出:“三苗建國在長沙,而所治則江南、荊、揚也。”古代的三苗本來是江南的一個國家,是由縉云氏的后裔所建,而所謂縉云氏,則是黃帝時期的夏官,其封地就在今浙江省縉云山的仙都山一帶,屬于黃帝屬下的一個諸侯國。傳至三苗的先祖,就是顓頊帝時期五行大臣之中的土正,叫作勾龍。勾龍有六個兒子,分別叫作伯常、仲右、叔真、垂、信、郎,后世著名的伯夷,就是垂的兒子,其后裔建有孤竹國(中國河北盧龍、遷安、遷西、灤縣一帶)。而其中的垂、信、郎三人在后來發(fā)展成為著名的“三苗”,稱“三苗之祖”。三苗祖之一的“信”,就是后世著名的瑤族創(chuàng)世英雄盤瓠的父親,即瑤族的祖先。而三苗祖之一的“郎”,就是號稱“饕餮”的苗族祖先,被舜帝遷徙到三危山的,就是郎的兒子及其所率領(lǐng)的部族,因此稱危姓。在漢朝時期,危氏族人的一支逐漸分遷西域,建有危須國(中國新疆和碩曲惠鄉(xiāng)),后在東漢章帝劉炟建初二年(公元77年)農(nóng)歷6月被西域都護史班超所滅,后又復(fù)國,再于東漢永元六年(公元94年)農(nóng)歷7月被班超之子西域長史班勇所滅。三國時期,危須國又復(fù)國,到曹魏齊王曹芳正始元年(公元240年)春季還曾進貢來朝。
苗族、瑤族中危氏族人的歷史與漢族一樣,悠久賢長。
第二個淵源
源于姬姓,出自西周初期周武王庶子,屬于以帝王賜姓為氏。新邑在周穆王姬滿時期,為加強對東方地區(qū)的控制,將新邑擴建為周王朝的陪都,因有洛水流過其境,因此改稱為“洛邑”,周王朝的大量東部地區(qū)活動開始以后,稱洛邑為“成周”,成為周王朝在中原地區(qū)的政令中心。因此, 氏的后裔子孫便被改封遷居于更加南部的光州地區(qū)(中國河南信陽潢川)。到周幽王姬宮涅十一年(公元前771年),西周王朝滅亡,繼位的周平王姬宜臼將國都從宗周鎬京遷往成周,建立東周王朝,成周成為了東周王朝的新都城,始稱王城。
“危”的古體字到春秋時期始成“危”字,因此。周武王姬發(fā)的一位庶子--某生的后裔子孫,到春秋時期即稱為危姓,世代相傳,后有姬姓危氏族人南遷至湘西地區(qū)者,成為今土家族危氏的先民之一。
第三個淵源
源于姒姓,出自兩漢之際大司空甄豐之子甄尋,屬于避難改姓為氏。甄豐,原為王莽手下的一員大將,在西漢末期追隨王莽,積極參與篡漢之舉,做過許多荒唐之事,他擅長“制符命”,就是編造謊言天命的詔帖,通過“符命”使王莽成功篡漢。后被王莽來個“兔死狗烹”,下場十分滑稽。西漢末期,王莽把持朝政,當時甄豐、劉歆、王舜皆為王莽的心腹,整天倡導(dǎo)在位,褒揚功德;漢朝末期漢平帝劉衎大封王莽為“安漢”、“宰衡”之號,以及加封王莽之母、兩子、兄子等等,皆為甄豐等所共謀,而甄豐、王舜、劉秀亦受其賜,并日顯富貴。王莽也感激其的捧輔,晉升甄豐官至大司空,爵受廣陽侯、廣新公。后來甄豐又唆使泉陵侯劉慶、前輝光謝囂、長安令田終術(shù)積極推舉王莽居攝。到了王莽羽翼已成,意欲稱攝,甄豐等承順其意;王莽則大封王舜、劉歆、甄豐等的子孫以回報。甄豐等爵位已盛,心意既滿,但又害怕其他漢室宗親與天下豪杰,因而在后來大力排斥異己。如此一來,王莽便認為甄豐沒什么用了,故托符命文,降甄豐為更始將軍,與賣餅兒王盛同列;甄豐父子二人極端不滿,但又已經(jīng)無能為力了。當時甄尋為侍中、京兆大尹、茂德侯,于是甄豐又與甄尋共謀偽造符命以為遠離京師:“新室當分陜,立二伯,以豐為右伯,太傅平晏為左伯,如周、召故事。”王莽順勢批準了,以甄豐為右伯,當出西域,省得在京師若麻煩。甄豐還未出行赴任,甄尋見到王莽還信服自己的“符命”,便又狂妄地復(fù)作了一道符命,言稱漢平帝的黃皇后應(yīng)成為自己之妻。王莽這一下抓住了整治甄氏父子的理由,當即發(fā)怒說:“黃皇室主天下之母,此何謂也?”于是下令抓捕甄尋,甄豐也因此而惶恐自殺。而甄尋連忙逃跑,偽裝成道士躲入華山,但在一年后即被抓捕歸案。在這一事件中,王莽將原來的甄豐之黨羽一網(wǎng)打盡,如國師公劉歆之子侍中、隆威侯劉棻,劉棻之弟右曹、長水校尉、伐虜侯劉泳,大司空王邑之弟左關(guān)將軍、掌威侯王奇,及劉秀門人侍中、騎都尉丁隆等,皆被王莽抓捕起來,此案牽涉公卿黨、親、列侯以下,死者數(shù)百人。之后,有人舉報甄尋的手掌上“天子”紋字,王莽將其押來檢視,說:“此一大子也,或曰一六子也。六者,戮也。明尋父子當戮死也。”不過,王莽惦念先前甄豐父子扶持之功,最終沒有殺甄尋。后來,王莽將劉棻流放于幽州病死,將丁隆斬殺于羽山,而將甄尋舉族流放于三危去與三苗為伍。
甄尋一族被流放于邊地敦煌三危山后,其子孫族人有以流放地名改姓氏者,稱危姓,世代相傳。
遷徙分布
危氏或是典型的漢族姓氏,在宋版《百家姓》中排序為第一百四十位門閥。
中國長江以南的江西省境內(nèi),自漢、唐以來,就有很多以危為姓的人家,東漢學(xué)者王符所著的《潛夫論》上說:“危氏,三苗之后”,正是這個意思。自古以來就遍布于現(xiàn)在的四川、云南、西藏、貴州、湖南、廣西及瓊州等地,。《舜典》的“傳”中,曾將當時三苗的來龍去脈加以介紹說:“三苗,國名,縉云氏之后,為諸侯,號饕餮。”黃帝時的夏官“謂縉”,其封地就在中國浙江省縉云山的仙都山一帶,算是黃帝名下的一個諸侯。
宋朝的靖康年間,宋徽宗、宋欽宗二帝被金兵北虜,福建光澤地方發(fā)生了一件十分感人的事,就是有一位叫作危翁一的老樵夫,竟然在痛泣了三天三夜之后,骨立而死。
中國福建省的邵武市、光澤縣、福州市、廈門市、龍巖市、浦城縣、武平縣、泉州市、三明市寧化縣、明溪縣,江西省的南豐縣、撫州市、南昌市、臨川市、南城縣、靖安市、上饒市、贛州市瑞金市、永豐縣、九江市、玉山縣,萍鄉(xiāng)市安徽省的東至縣、廬江縣,四川省的綿陽市,湖北省的武漢市蔡甸區(qū)、咸寧市崇陽縣、武漢市黃陂縣、仙桃市、潛江市、荊門市、天門市,湖南省的;岳陽市;瀏陽市;醴陵市;望城縣、新邵縣、婁底市、益陽市、雙峰縣,廣西壯族自治區(qū)的南寧市,廣東省的廣州市花都區(qū)、梅州市,浙江省的杭州市、衢州市,臺灣省的臺北市,山東省的蒼山縣、德州市武城縣,貴州省的貴定市,天津市,重慶市,北京市,香港特別行政區(qū),河南省的密縣,陜西省的韓城縣等地,均有危氏族人分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