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時間:2016-03-01 16:10:41 來源:大家找算命網(wǎng) 作者:八字算命大師
戈姓的來源_戈姓起源_戈姓的來歷
姓氏源流
戈(Gē)姓源出有:
源流一
出自夏朝東夷族的寒國,以國名為氏。伯明之子名浞,因?qū)俸畤耍适贩Q寒浞。他殺死后羿當(dāng)了國君,篡奪了夏朝政權(quán),自立為王,封他的一個兒子澆在過國,另一個兒子封在戈國(位于宋、鄭之間),為夏王朝附庸國。后來,少康中興,滅掉戈國。原戈國后代子孫遂以國名命姓,乃稱戈氏。
源流二
出自姒姓,是禹王的后裔,以國名為氏。寒浞篡夏以后,少康經(jīng)過努力,終于復(fù)國。少康的兒子杼滅掉了寒浞建立的戈國,分封夏朝同姓人于戈。仍為諸侯方國,其后人亦為戈姓。
源流三
源于職業(yè),出自商末周初工匠戈工,屬于以職業(yè)稱謂為氏。戈工,就是制戈的工匠,為固定職業(yè)的軍職工匠,一如今天的軍工企業(yè)職工。
源流四
源于官位,出自唐朝時期官吏司戈,屬于以職業(yè)或官職稱謂為氏。司戈,是唐朝武則天天授年間設(shè)置的武官職稱,官秩從八品,主要用來授予置閑的武將,需要起用時,另授實(shí)職。
源流五
源于滿族,屬于漢化改姓為氏。據(jù)史籍《清朝通志·氏族略·滿洲八旗姓》記載:
滿族格晉氏,滿語為Gegin Hala,漢義“戈”,世居佛阿拉(今遼寧新賓永陵鎮(zhèn))。后有鄂倫春族引為姓氏者。
清朝中葉以后,滿族、鄂倫春族格晉氏所冠漢姓即為戈氏,讀音皆作gē(ㄍㄜ)。
遷徙分布
戈氏是一個古老、多民族、多源流的姓氏群體,人口總數(shù)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,在宋版《百家姓》中排序?yàn)榈谌偎氖晃婚T閥。戈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戈氏是距今4000多年前一個以戈為名的古國的后裔,《姓氏考略》載:“戈氏,禹之后,分封于戈,以國為姓,望出臨海。”上古夏朝時候,有個東夷族建立的戈國,是夏王朝的附庸國。后來戈國公族的后代,就以國名為姓,世代相傳。而戈國這個國名,原來也是取自地名。在夏朝的少康帝使夏朝盛以后,少康的兒子“杼”,就并合了戈國,那里不再稱戈國,還是稱為戈地。而杼又將王族中的人分封到戈地去。隨后,受封戈地的王族又形成一支以地名為姓戈姓。常州戈姓先世源于臨海戈氏。目前江西新干縣贛江東岸有戈姓人口約2000余人。常州地區(qū)約有戈姓人口1300余人,占全市人口的0.064%。歷史上常州戈姓也出現(xiàn)了許多杰出人才。山東濟(jì)寧中區(qū)唐口戈戶村約有戈姓人口3000人左右!在江西上高徐家渡白土村有戈姓3000左右!在石家莊市無極縣小呂村有1500人左右!
今江西省的新干縣,湖北省的荊州市、武漢市江夏區(qū),上海市,遼寧省的義縣,山東省的濟(jì)寧市任城區(qū),江蘇省的蘇州市、常州市、無錫市、鹽城市、浙江省的杭州市、臨海市,安徽省的合肥市、黃山市、蚌埠市,宣城市,其中廣德縣一脈旺盛時有戈氏族人過萬,縣志上記載“廣德曾有72戈村”,后因太平天國戰(zhàn)亂,人口漸少,F(xiàn)存約2000人。河北省的石家莊市無極縣、東光縣、滄州市、邢臺市清河縣,新疆維族爾自治區(qū)的烏魯木齊市,吉林省的敦化市,江西省的新干縣,湖南省的婁底市、衡陽市,云南省文山市,廣西壯族自治區(qū)的桂林市,內(nèi)蒙古烏蘭察布市興和縣戈家泉,河北張家口尚義縣大西溝村、戈家村,張北縣等地,均有戈氏族人分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