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時間:2016-03-02 11:52:26 來源:大家找算命網(wǎng) 作者:八字算命大師
抗姓的來源_抗姓起源_抗姓的來歷
姓氏淵源
第一個淵源
在亢父的后裔子孫中,有以先祖封地名稱為姓氏者,稱亢父氏,后以通假字分衍為單姓亢氏、伉氏、抗氏,皆世代相傳至今。
第二個淵源
源于姬姓,出自春秋時期衛(wèi)國大夫三伉之后,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。據(jù)史籍《元和姓纂》記載:“三伉氏,春秋時衛(wèi)邑也?故希簢蠓蛑螅笥锌瓜矠闈h中太守。”三伉,故址在今河南省鶴壁市滑縣沙店一帶。在古代,“亢”、“伉”、“抗”、“杭”四字通假,因此,三伉大夫、亢父的后裔子孫以居邑名稱為姓氏,稱三伉氏、亢父氏,后分別衍稱抗氏、杭氏、亢氏、伉氏,四氏同宗同源。到了東漢桓帝劉志執(zhí)政時期(公元147~167年在位),有一位著名的宣城長史抗徐,字伯徐,丹陽人,為一時名將。史籍《漢書》記載抗徐:“鄉(xiāng)邦稱其膽智。初試守宣城長,悉移深林遠(yuǎn)藪椎髻鳥語之人置于縣下,由是境內(nèi)無復(fù)盜賊。后為中郎將宗資別部司馬,擊太山賊公孫舉等,破平之,斬首三千余級,封烏程東鄉(xiāng)侯,五百戶。遷泰山都尉,寇盜望風(fēng)奔亡。及在長沙,宿賊皆平。卒于官;傅巯略t追增封徐五百戶,并前千戶。”烏程,在今浙江省湖州市吳興縣,抗徐榮封為“東鄉(xiāng)侯”之后,定居于云陽西鄉(xiāng)的新埭村(今浙江全州杭甲村)。之后,抗徐將自己的姓氏改為字面更加文雅的杭氏,他的后裔子孫便以杭為姓氏,世代稱杭氏至今。在唐末五代時期,天下兵革肆起,抗徐的后人為了避亂,又從云陽遷至余杭泊水灣。到了宋朝慶歷年間(公元1042~1048年),天下趨定,抗徐的后人杭寅正仰慕先人故里,扶其老父杭?xì)J訓(xùn)跋山涉水輾轉(zhuǎn)抵達(dá)丹陽(今江蘇鎮(zhèn)江),回歸先人舊地,仍定址于西鄉(xiāng)的新埭村。故杭氏后人尊杭徐伯為杭氏的得姓始祖。
該支“伉假抗改杭”之杭氏,正確的姓氏讀音仍作kàng(ㄎㄤˋ),今音訛為háng(ㄏㄤˊ)是否妥確,則有待更嚴(yán)謹(jǐn)?shù)男帐蠈W(xué)專家和音韻學(xué)專家進(jìn)一步考證。
第三個淵源
源于羋姓,出自三國時期魯國東吳名將陸遜之后,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。陸遜,公元183~245年,本名陸議,字伯言,吳郡吳縣人(今江蘇蘇州),三國時期東吳名將,歷任東吳大都督、丞相。吳大帝孫權(quán)兄孫策之婿,世代為江東大族。吳大帝孫權(quán)黃武元年(漢昭烈帝劉備章武二年,公元222年),陸遜率東吳大軍與入侵東吳的蜀漢大軍激戰(zhàn),以火攻之策大破劉備之軍。后因陸遜忠勤,并以博覽書傳著名,吳大帝便招其娶孫策之女即自己的侄女為妻,并輔佐太子孫和。結(jié)果,陸遜卷入了一場立嗣之爭,他由于因力保太子而累受吳大帝的責(zé)罰,最后竟因此憤恚而死。陸遜的兒子叫陸抗,字凱,時為建武校尉。陸遜逝世后,其子帶領(lǐng)陸遜家眾,送葬東還,葬于蘇州,至今蘇州仍有地名稱“陸墓”。陸遜的世家在江東是一個龐大的家族,諸如廬江太守、郁林太守、選曹尚書、建武校尉、交州刺史、豫章太守、左節(jié)度加奉車都尉、奮威將軍等等,姻親皆為一時顯赫。
因此到了晉武帝司馬炎太康元年(吳末帝孫皓天紀(jì)四年,公元280年),孫吳政權(quán)被西晉王朝吞滅后,陸遜、陸抗等的后裔子孫以及族人為避西晉王朝的侵?jǐn)_迫害,分別改以先祖名字為姓氏四散遷逃,諸如抗氏、康氏、績氏、瑁氏、儀氏、雍氏、邵氏、譚氏、承氏等,皆世代相傳至今。
遷徙分布
亢氏、抗氏、伉氏、杭氏實際上是一個多源流的姓氏群體,在古代,其姓氏字互用,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皆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,在臺灣省沒有抗氏與伉氏,杭氏則名列第四百十八位、亢氏則名列第五百七十四位,多以丹陽為郡望,主要分布在江蘇、浙江、福建、臺灣等省區(qū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