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時(shí)間:2016-03-03 10:05:25 來源:大家找算命網(wǎng) 作者:八字算命大師
檀姓的來源_檀姓起源_檀姓的來歷
姓氏源流
據(jù)《通志·氏族略三》引《風(fēng)俗通》所載:“檀氏,齊公族有食丘檀城,因以為氏。” 春秋時(shí)期,有齊國公族食采(封地)于瑕丘檀城(今山東省滋陽縣城北,一說今山西省昔陽縣),其子孫有的以邑名為姓,稱為檀氏。另一說為姜子牙助周武王滅商有功,所以,周武王賜檀木杖一根,賜姓檀。其后代遂有的以檀為氏。戰(zhàn)國時(shí)的檀弓,即是此支檀氏的后裔。
檀氏起源
據(jù)古書記載漢族檀氏姓源有三。《左傳·成公十一年》:“昔周克商,使諸侯撫封,蘇忿生為溫司寇,與檀伯達(dá)封于河。”古代“河”之治所懷縣,位于今河南省武陟縣西南。第二種說法來自南宋鄭樵撰《通志·氏族略》,認(rèn)為檀氏因居住魯國瑕丘檀城而自稱“檀”氏:“齊公族有食瑕丘檀城,因以為氏。”同時(shí)指出,瑕丘在魯而不在齊國,因此猜測:“或齊公族奔以魯者。”第三種認(rèn)為檀氏為姜太公后代。唐封演著《封氏聞見記·武監(jiān)》記:唐朝開元十九年(731年)“置先師太公廟,京兆功曹盧若虛錄太公之后姜氏等四十八姓,刻石為記”。但認(rèn)為檀氏是姜太公后代的說法,除了傳說,沒有其他史料支持。
在上述三種說法中,檀伯達(dá)為周封侯一說,除了《左傳》記載,還得到了考古發(fā)現(xiàn)的證實(shí)。1976年陜西臨潼縣出土了“武王征商簋”,因其主人是檀利,故被簡稱為“利簋”。利簋是已知西周最早的有銘文銅器,被譽(yù)為“西周第一青銅器”現(xiàn)收藏于國家博物館。利簋腹內(nèi)底部銘文大意是:周武王在擊敗商紂的第七天,賞賜了有功的右史(一作“有司”)官檀利。檀利便用賞賜制作了用來祭祀祖先檀公的寶器,并銘刻了這一事件。根據(jù)利簋銘刻,過去有爭議的“牧野之戰(zhàn)”的年代能被確認(rèn)為公元前1046年。
遷徙分布
(缺)檀姓源出主要有三:其一,西周初,武王的大臣蘇忿生、檀伯達(dá)受封于河內(nèi),有檀氏。其二,出自姜姓,以邑名為氏,春秋時(shí),齊國公族有人食采于檀城,子孫以檀為氏。其三,古代鮮卑族姓氏。當(dāng)今,檀姓在福建、河北、安徽、海南、浙江、北京、湖北等地均有。檀氏入閩始祖是檀滿德,于明成化十八年(1482年)入閩,原始住地是永泰文藻境,子孫分布福建各地。檀姓望居清河郡(今河北省清河至山東省臨清一帶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