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時間:2016-03-03 11:08:10 來源:大家找算命網(wǎng) 作者:八字算命大師
考姓的來源_考姓起源_考姓的來歷
姓氏淵源
第一個淵源
源于子姓,出自西周初期神醫(yī)考仲子,屬于以先祖稱號為氏。考仲子,亦稱成仲子,是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的一名神醫(yī)。在殷商末期稱考仲子,在西周初期稱成仲子。周武王姬發(fā)滅商后,建立了西周王朝,僅兩年就患病臥床不起。弟弟周公旦把神醫(yī)考仲子從高山上請下來給兄長診病。周武王問考仲子自己的病是否很沉重,考仲子便讓周武王把他的兒子們都叫來,為周武王嘗便(周武王的糞便)。當(dāng)時,周武王十幾個兒子個個捏著鼻子,沒有一個愿意嘗,只有幼子姬誦走上前去用鼻子聞了聞?贾僮訂柤дb:“什么味道呀?”姬誦回答說:“又腥又臭。”王子們退出去了,周武王問考仲子:“嘗便能知病情嗎?”考仲子搖搖頭對周武王說:“不治之癥便苦,可治之癥便甜。大王已不治,可立幼子為后!”果然,在周武王臨終前,立十二歲的姬誦為繼承君,即周成王。由于姬誦年幼,由周公旦輔佐攝政,平定了紂王之子武庚、東戎、西戎的叛亂,并大封諸侯,造東都洛邑。七年后,周公旦還政于周成王,姬誦逝世時四十二歲。考仲子的后裔子孫以先祖稱號為姓氏,稱考氏、成氏,其裔族主流在春秋末期到戰(zhàn)國初期遷居蜀地,以避中原戰(zhàn)亂。據(jù)民國年間《濰縣志稿》記載:考氏一族始祖考當(dāng)?shù),明初由四川梧桐縣遷平度州(今山東平度),后來經(jīng)過八世繁衍之后,考仁美又遷至濰縣(今山東濰坊),當(dāng)時的《濰城區(qū)志》記載:濰城考家村原來叫溫家集,溫家集就是古時的明村,考仁美遷濰后經(jīng)過繁衍,人丁興旺,遂將溫家集改成考家村,考氏仁美之后五世而分,其中共分六支,前四支居住在現(xiàn)在的濰坊,五支居住在現(xiàn)在的山東菏澤巨野核桃園鎮(zhèn)考莊村,六支居住在現(xiàn)在的濟(jì)南平陰安城鄉(xiāng)大官莊村。2008年10月1日,查明煙臺招遠(yuǎn)夢芝街辦的考家村也是從濰坊遷出,招遠(yuǎn)縣下的幾個村如東溝子、北寨子的考姓是由考家遷出的。如此一來,整個山東的考姓都是一個先祖,即考當(dāng)?shù)馈?008年清明前夕,在山東濰坊考姓幫助山東平度考姓完善家譜以后,合族倡議重新為祖先樹碑(原先考當(dāng)?shù)辣皦瀴L已經(jīng)在文革時損毀),立新墓于平度田莊村西山坡上。并于清明舉行了首屆考姓祭祖大典。
該支考氏尊奉考仲子為得姓始祖,當(dāng)為上古神醫(yī)考仲子的嫡傳后裔,史稱考氏正宗,正確的姓氏讀音作kǎo。
第二個淵源
源于姬姓,出自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諸侯國刑吏,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。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,各諸侯國均有刑監(jiān)司使,主管刑獄。刑獄中有專門負(fù)責(zé)施刑拷問之吏,就是后來的刑打手,簡稱打手,職稱為拷吏。古代,“拷”字通借“考”字,亦稱考吏,其職多為世襲。
考吏的后裔子孫中,有以職業(yè)稱謂為姓氏者,稱拷氏,亦稱考氏,讀音作kǎo(ㄎㄠˇ)。
第三個淵源
源于官稱,出自漢朝時期考工室令,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。漢朝初期,高祖劉邦設(shè)置了考工室,執(zhí)掌者為室令,主要掌管弓、箭、刀、槍、鎧、胄的制作,并主管戰(zhàn)車、運(yùn)輸車、紡織品等制作的工匠,即軍事裝備、軍需物資的制作與管理的主務(wù)官,相當(dāng)于后勤部長。漢武帝太初元年(公元前104年),改考工室為考工令。在西漢時期,考工令屬于少府所轄,即由太子管轄;在東漢時期則屬太仆寺管轄,稱考工司郎中。直至兩晉以后,考工令所職方由尚方、尚書承管。
在考工令的后裔子孫中,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,稱考工氏,后省文簡改為單姓考氏、工氏,世代相傳至今。其考氏的姓氏讀音亦作yú(ㄩˊ)。
遷徙分布
族考氏是一個多源流的古老姓氏,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位列入百家姓前五千位,在臺灣省也名列第六百八十二位,以齊郡、汝南為郡望。
今安徽省的淮南市鳳臺縣,黑龍江省的哈爾濱市,遼寧省的大連市,山東省的平度田莊村、日照市、平陰縣安城鄉(xiāng)、濰坊市大考家村、招遠(yuǎn)市考家村,江蘇省的淮安市,上海市南京西路,河南省的駐馬店市驛城區(qū),吉林省的永吉縣萬昌鎮(zhèn),內(nèi)蒙古自治區(qū)的赤峰市,臺灣省的臺南市等地,均有考氏族人分布。